C114訊 3月4日消息(九九)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無線耳機市場月度跟蹤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藍牙耳機市場出貨量達到11,353萬臺,同比增長19.0%。其中第四季度市場的出貨量為3,080萬臺,同比增長20.1%。
細分市場中,2024年真無線耳機出貨7,235萬臺,同比增長5.6%;開放式耳機出貨2,492萬臺,同比增長212.0%;頸戴耳機出貨934萬臺,同比下滑30.1%,頭戴耳機出貨692萬臺,同比增長26.1%。
2024年藍牙耳機出貨量小米第一
小米在2024年藍牙耳機出貨量,及細分品類真無線市場出貨量中均取得了市場第一的位置。依靠技術下沉帶來的極致性價比,小米在200元以下的入門級真無線市場中頭部地位穩固。與2023年相比,2024年小米200元以下的市場占比進一步得到了13個百分點的增長。
華為2024年深入布局真無線入門級市場,年底亦推出Freebuds SE 3進一步豐富入門級市場的型號布局。在開放式細分品類耳夾市場中,2024年華為憑借品牌生態與渠道布局取得了出貨量市場第一的地位,2025年即將推出的耳掛產品亦值得期待。
2024年9月Apple推出換代產品后,新品拉動出貨量回升。此次換代款不僅下調了定價,還首次推出了半入耳主動降噪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兼顧舒適與降噪的需求。但受到真無線整體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及競爭愈發激烈的影響,盡管出貨量降幅有所收窄,目標高端市場的Apple依然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2024年vivo在真無線市場中持續深化雙線布局的戰略,進一步強化產品線的差異化覆蓋。vivo主攻綜合體驗,iQOO則專注于性能與性價比。憑借其在入門級市場的布局,2024年vivo真無線產品的整體出貨量實現了顯著增長。
漫步者2024年積極投入開放式市場,不斷完善開放式產品的形態布局與價格段布局。從產品外觀設計,營銷策略,到技術參數設定,漫步者借鑒了多年經營真無線產品積累的寶貴經驗,并持續采用機海戰術,豐富產品矩陣。在頭戴市場中,漫步者亦憑借高性價比與設計感取得了2024年出貨量第一的地位。
2025年藍牙耳機市場四點預測
步入2025年,藍牙耳機的市場格局仍在持續更迭。開年之際,“國補”政策的出臺以及DeepSeek的火爆更是為行業注入了新的變量。面對這些變化,IDC對于2025年藍牙耳機市場的增長動力做出了以下四點預測:
一是開放式耳機競爭格局重塑,產品技術持續優化升級。
2025年開放式耳機的市場格局預計迎來轉折點。在過去近兩年的快速發展階段,開放式耳機憑借獨特的佩戴體驗吸引了不少嘗鮮的消費者,市場得以迅速擴張。隨著越來越多的頭部品牌投身到這一市場,加上消費者對于該產品的認知和需求不斷升級,預計2025年開放式市場會迎來內部結構的洗牌。消費者不再僅僅滿足于基礎的聽音功能,產品品牌的力量愈發凸顯。具備了核心技術,優質產品及良好口碑的品牌有望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同時開放式耳機在產品技術方面也將持續優化升級,例如提升佩戴舒適度,升級音質,及改善漏音問題等。廠商在積極優化產品,提升品牌口碑,增加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會帶動整個開放式耳機行業向好發展。
二是藍牙耳機市場價格與功能的分層加劇。
藍牙耳機市場的激烈競爭造成價格與功能的分層加劇,消費者多元的消費需求亟待被滿足。預計2025年中低端藍牙耳機的市場仍會受到價格驅動,且產品功能同質化現象存續。廠商依靠渠道布局與營銷策略刺激消費者快速決策,高頻次購買,產品的快消品特征得到強化。高端市場則憑借構建技術壁壘,維持品牌生態護城河,深耕專業化使用場景等方式吸引對品質和功能有高要求的消費者,讓產品成為這些追求極致體驗的消費者的長期選擇。盡管中低端市場的價格戰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高端市場造成沖擊,但高端市場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卓越的品牌影響力,依然擁有穩固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 “國補”政策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2025年年初,新一輪的“國補”政策出臺。該政策開展后推動了手機市場的向好發展。隨著手機產品出貨量提升,藍牙耳機作為手機的絕佳搭檔,其市場需求也有望順勢迎來增長。盡管藍牙耳機自身的“國補”政策僅在特定地區開展,并且被補貼的產品范圍存在一定限制,然而在藍牙耳機的高端市場,“國補”政策還是可以起到一些積極的影響,如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刺激消費熱情,讓更多追求高品質音頻體驗的消費者能夠更輕松地選購心儀的產品。
四是藍牙耳機產品加速與AI功能的綁定。
2025年隨著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普及,及各大廠商紛紛宣布接入,藍牙耳機產品與AI功能的綁定正在加速。在這一融合趨勢下,藍牙耳機有望借助AI技術實現諸多功能升級。例如通過AI算法實現智能降噪及音質優化,包括完成實時翻譯,會議紀要生成,健康狀態監測等復雜任務。現階段藍牙耳機主要還是依靠調用手機端的AI來實現各項智能功能。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硬件與算力的不斷發展,藍牙耳機有望向智能交互終端不斷過渡。隨著AI功能的開發越來越成熟,消費者的使用門檻也會因此降低,更多人有望體驗到這一技術帶來的便利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