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聯合沈陽工學院成功舉辦數智時代新質生產力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本次研討會邀請500余位教育行業領袖、專家學者、合作伙伴和媒體嘉賓出席,聚焦產教融合新思路、新模式、新場景、新應用進行深度探討,旨在助力全球數智人才培養建設與發展。會上,華為發布"根智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數字化實訓解決方案,并聯合沈陽工學院正式發布ICT人才培養全球樣板點。
數智賦能新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新趨勢
隨著全面智能化時代加速到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高校帶來廣闊的發展機遇。
沈陽工學院校長李康舉 沈陽工學院校長 李康舉
在研討會開場致辭中,沈陽工學院校長李康舉表示:“面對以AI、大數據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高等教育必須主動求變。我校通過兩大舉措應對挑戰:一是與華為等17家頭部企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二是全面推進數智化轉型,實現教學科研智能化。我們堅信,做比想更重要,不擁抱AI的教育終將被淘汰,這正是我們推進產教融合的核心理念。”
華為副總裁、公共事業軍團CEO 李俊風
華為副總裁、公共事業軍團CEO李俊風在致辭中提到:“數智時代浪潮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大量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支撐。華為始終秉持開放共贏的理念,與全球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構建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沈陽工學院敢于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引入先進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實訓資源,充分證明了民營高校培養人才的靈活機制和超高效率。”
遼寧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 胡承波
“教育興則遼寧興,人才強則遼寧強。” 遼寧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胡承波在致辭中指出,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積極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部署,推進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全面提高人工智能人才自主培養質效,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要探索高質量人才培養新路徑,加快將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要搶抓數字化時代發展機遇,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統籌推進數智時代下新質人才培養,為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貢獻高等教育力量。
沈陽工學院&華為ICT人才培養全球樣板點正式發布
沈陽工學院&華為ICT人才培養全球樣板點正式發布
遼寧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胡承波,沈陽工學院董事長王兆寶,沈陽工學院校長李康舉,華為副總裁、公共事業軍團CEO李俊風,華為遼寧政企總經理朱江華參與樣板點發布儀式。在數智化轉型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沈陽工學院通過引入華為領先的ICT技術體系和數字化實訓解決方案,構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新模式。沈陽工學院創新性地將企業真實環境引入教學場景,開設了包括5G網絡規劃及優化、鴻蒙嵌入式系統設計等前沿課程,建設了涵蓋6大技術方向的26個現代化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接觸行業尖端技術的實踐平臺。
目前,樣板點的建設成效顯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一方面,沈陽工學院將華為的技術案例與高校理論體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通過舉辦華為ICT大賽、人才雙選會等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沈陽工學院已與全球15個國家的51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國際化辦學水平顯著提升,為東北經濟振興培養了大批高素質ICT人才。
培養新質生產力人才,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沈陽工學院教務處處長 楊玥
在主題分享環節,沈陽工學院教務處處長楊玥發表了題為“數智時代背景下新質生產力人才培養的探究”的演講。她指出:“人工智能發展已從局部探索走向千行百業,這一趨勢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沈陽工學院深化校企合作,通過攜手華為構建‘協同進化’的新模式,并學習企業運營模式,旨在推動教學平臺建設和管理流程賦能,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學生高質量就業的目標,以滿足未來產業發展需求。”
贛南科技學院副校長 何錦龍
贛南科技學院副校長何錦龍在政校企合作“兩層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主題分享中提到,贛南科技學院將現代產業學院作為人才培養的抓手,堅持“產、教、研、用”一體化,構建了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于一體的產教聯合體,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提升了教育質量,有效服務地方和行業發展。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華為ICT學院支持中心主任 王隆杰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華為ICT學院支持中心主任王隆杰在“深職大-華為產教融合共育ICT人才”主題演講中,回顧了學院與華為的合作歷程,并對雙方的合作成果進行了介紹。340名在校生通過華為HCIE認證。這些數據不僅體現了人才培養的成效,也驗證了“課證共生共長”理論。圍繞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呼吁各方凝練經驗、復制成功案例,共同推動ICT教育的全球化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 熊盛武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熊盛武提到,人才是AI創新的核心引擎。面對AI人才供需問題,政策端需不斷牽引加大AI人才培養力度。當前,高校AI課程數量持續增長,向產業輸送人才步伐不斷加快。武漢理工大學通過校企協作也在加快推動產教融合,如“1+2專業碩士華為專班”,圍繞AI+X微專業開展創新實踐課、競賽 輔導課等模式,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專業功底扎實、創新能力強的數智人才。
煙臺職業學院副校長 丁春燕
煙臺職業學院副校長丁春燕在主題演講中,重點介紹了煙臺職業學院構建的區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目前已與企業合作建立14個產業學院。面向未來,學校將以華為&煙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為數字底座,通過“數智+新型工業化人才”培養,打造高水平專業群和社會化培訓認證服務平臺。同時,學校還將推進十大工程建設,培育“工”字形應用型人才,助力本地產業數字化發展。
華為中國政企教育醫療系統部教育科研業務總經理 阮東閩
華為中國政企教育醫療系統部教育科研業務總經理阮東閩也發表了“助力ICT人才培養,共贏教育行業智能化”的主題演講。他提到,未來人工智能行業滲透率達到20%,ICT人才缺口也將達到2000萬,華為圍繞“人工智能+教育”,華為打造全場景1+3解決方案,包括覆蓋120多個國家的ICT學院和數字化實訓平臺,每年培養200,000多名學生。新的“根智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數字實訓解決方案,也將加速培養高技能AI人才與AI+X行業應用人才,助力各行業數智化落地。
華為發布"根智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數字化實訓解決方案,助力數智人才培育
華為發布"根智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數字化實訓解決方案
會上,華為正式發布"根智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數字化實訓解決方案。沈陽工學院教務處處長楊玥,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熊盛武,贛南科技學院副校長何錦龍,煙臺職業學院副校長丁春燕,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華為ICT學院支持中心主任王隆杰,華為公共事業軍團副總裁、教育醫療行業總經理趙祎鑫參加發布儀式。該方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依托昇騰算力底座構建系統性大模型研訓體系,旨在幫助高校和企業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垂直領域的規模化應用與可持續發展。
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數智時代新質生產力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來,華為與沈陽工學院將持續加強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構建數智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機制,共同為全球數智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助力教育行業的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