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月10日消息(九九)在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手機芯片作為其核心部件,對手機的性能、功耗、拍照效果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旗艦機型的性能對決,到中低端市場的性價比之戰,手機芯片宛如一位幕后推手,不僅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的能力邊界,更是掀起一輪又一輪消費熱潮。
2024年,AI對手機芯片行業持續沖擊。雖然智能手機與AI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7-8年前,但在AI手機拉開序幕的2024年,“AI智能體”和“手機自動駕駛”的概念,又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靈感。
旗艦芯片全面邁入3nm時代
從7nm到5nm,再到如今的3nm,逐漸縮小的數字代表著手機芯片制程工藝的不斷進步。
談及3nm手機SoC,蘋果于2023年9月率先推出3nm的A17 Pro芯片,搭載在iPhone 15 Pro Max和iPhone 15 Pro機型上,2024年9月蘋果進一步升級,推出第二代3nm手機芯片A18和A18 Pro。A18系列芯片擁有更小的晶體管尺寸,配備6核CPU,包括兩個性能核和兩個效率核;升級版的16核神經引擎,針對運行大型生成模型進行了優化;還擁有比前代多17%的系統內存帶寬,能夠更高效地訪問生成式模型。
2024年10月,聯發科發布全球第二款量產3nm手機SoC天璣9400。作為聯發科全新一代旗艦處理器,天璣9400改變了以往的“4+4”CPU架構,采用第二代全大核CPU架構,由1顆Cortex-X925超大核(3.626GHz主頻)、3顆Cortex-X4 超大核(3.3GHz)以及4顆Cortex-A720大核(2.4GHz)組成,相比上一代產品單核性能提升35%,多核性能提升28%,而功耗則降低了40%。
同樣是10月份,高通發布其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 Elite(至尊版),采用自研的第二代Oryon CPU,這是Oryon CPU首次運用在驍龍移動平臺上,仍舊保持8個核心(“2+6”架構),即擁有2個超級內核和6顆性能內核。相比上一代驍龍8 Gen 3,驍龍8 Elite的CPU單核性能提升45%,多核性能也提升了45%。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華為海思新一代麒麟9020芯片,作為華為自主研發的旗艦級芯片,麒麟9020采用1+3+4的CPU架構,核心架構全部自研,不再使用ARM公版架構。從客觀數據來看,麒麟9020與當下最先進的旗艦芯片還存在差距,但通過HarmonyOS NEXT的系統加持,日常使用的流暢性表現并沒有影響,對性能要求高的游戲也能通過插幀進行彌補,可以確保用戶的使用流暢。
紫光展銳的虎賁系列芯片也是國產手機芯片的重要代表。根據2024年9月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數據,紫光展銳在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份額達到13%。其推出的5G智能手機芯片如T820、T770、T760等,能夠支持高速5G網絡連接,提供強勁多媒體性能和金融級系統安全。
AI成為手機芯片“決勝點”
智能手機第一次與AI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9月,當月,手機圈有兩條重磅新聞,首先是9月2日華為推出麒麟970芯片,這款芯片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絡單元)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臺。
另一款則是主導了蘋果未來5年設計、改變手機正面屏幕形態的iPhone X,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蘋果手機終于在設計上進入“全面屏時代”并提出“劉海屏”作為未來設計方向時,很少有人注意到,iPhone X機內搭載的A11芯片,同樣增加了“AI能力”。
也就是說,早在7年前手機芯片就已經開始有了AI思維,只不過當時的NPU單元,更多的是為日常功能提供加速計算,而不是處理重度負載的“AI任務”,例如拍攝中的場景識別、色彩優化、暗光場景下的人臉識別等。
現在的AI芯片更加強調AI獨當一面的能力,以A18 Pro芯片為例,從最簡單的算力層面來看,蘋果A11芯片的神經網絡引擎采用雙核設計,每秒運算次數最高可達6000億次(0.6TFlops),而A18 Pro芯片的神經引擎是16核,算力為35 TOPS(即每秒35萬億次操作)。簡單估算A18 Pro的AI算力相當于A11芯片的58倍。
天璣9400同樣也在AI能力上進行了增強,其搭載聯發科全新的第八代AI處理器NPU 890。
在端側長文本理解能力以及AI模型文本支持長度方面進一步提升,并且支持50Token/秒大模型運行速度,再加上對多模態AI模型的支持,使得手機能夠擁有更多的AI應用場景。
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在其增強型Hexagon NPU中,搭載6核向量處理器和8核標量處理器,支持端側多模態,出詞速度達到70tokens/s以上,支持4k上下文窗口。
隨著AI芯片全面賦能系統、影像、屏幕、通信、續航、性能和音頻體驗,各品牌手機開始引入AI智能體的概念,用戶只需通過簡單的語音指令,如“一句話點咖啡”“一句話取消APP自動續費”,即可輕松完成復雜操作。這種“手機自動駕駛”的能力極大地簡化了用戶操作流程,提升了使用效率,標志著人機交互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將推動未來智能終端行業的發展方向。
手機芯片的發展趨勢如同一股強大的驅動力,深刻地影響著整個智能手機行業乃至全球科技格局。從制程工藝的不斷縮小到與AI功能的深度融合,每一步都在推動著行業的變革與創新。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手機芯片將繼續引領科技潮流,為人類的數字化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