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大模型訓練、工業4.0等應用的爆發,全球算力需求正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信通院《算力時代全光網架構研究報告(2024年)》明確指出,算力網絡需要具備“大帶寬、安全高可靠、確定低時延、智能服務化”四大核心能力。在這一背景下,50G PON作為下一代萬兆光接入技術,正成為連接用戶與云端算力的“最后一公里”關鍵基礎設施,推動算力服務從中心向邊緣、從云端向終端的全面滲透。
算力網絡時代:全光底座的需求重構
當前,算力網絡的應用場景已從傳統的云計算擴展至遠程醫療、VR/AR實時交互、工業精密控制等超低時延領域。例如,遠程手術要求端到端時延低于1毫秒,工業機器人控制需保障99.999%的網絡可靠性。
表1 智能制造企業的工業自動化系統網絡需求
這些需求對傳統接入網提出了三大挑戰:
1. 帶寬瓶頸:10G PON難以支撐多路UHD視頻、AI推理數據流的并發傳輸。
2. 時延不確定性:傳統接入網絡無法滿足差異化業務調度需求。
3. 資源割裂:算力、存儲與網絡資源缺乏協同調度能力。
50G PON的誕生,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其通過單波長50Gbps帶寬、毫秒級時延和靈活切片技術,構建了“算網融合”的接入層基石。
50G PON的技術突破:為算力而生
相比10G PON,50G PON在架構設計和技術實現上進行了全面革新:
1.減少傳輸延遲:50G PON采用了更高效的高階LDPC編碼技術和優化的單幀多突發數據傳輸機制,相比前代PON技術顯著降低了傳輸時延。
2.提升網絡容量:50G PON大幅提升了單纖接入的帶寬能力,相比10G PON提升5倍。
3.多代網絡共存:同時兼容GPON, 10G PON多代網絡共存,保障網絡的平滑演進。為了滿足50G PON對多代際共存的訴求,目標的入算方案應該為50G PON保留一個獨立的波長通道。這里需要特別指出,波長未收窄(1260-1360nm)的EPON ONU與50G PON ONU波長(上行1286nm,下行波長1342nm)沖突,應規劃獨立的ODN網絡或者替換為收窄(1290-1330nm)ONU,避免低速EPON業務對50G PON算力業務的影響。
圖1 多代PON技術共存的目標入算方案
4.優化資源分配:利用先進的調度算法和切片技術,50G PON能夠優先處理對延遲敏感的應用流量,確保這些關鍵業務得到及時響應。
5.支持邊緣計算:結合邊緣計算技術,50G PON可以將計算資源部署在網絡邊緣,靠近最終用戶或設備,從而減少數據處理和往返的時間,有效降低整體系統延遲。
場景落地:從家庭到園區的算力普惠
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的通知,為50G PON的規模化部署按下加速鍵。其核心場景包括:
1.萬兆小區
具備三代(GPON/XG(S)-PON/50G PON或EPON/10G EPON/50G PON)多模共存能力的50G PON接入端口覆蓋居民小區,可與現網各類接入技術兼容及平滑升級。在家庭網絡環境,協同部署FTTH/FTTR與第7代無線局域網,實現超千兆能力真正通達用戶終端,保障面向萬兆光網的寬帶用戶體驗。小區內部分用戶試點5000Mbps及以上家庭寬帶套餐,實測寬帶下行接入速率達標,上行接入速率不低于1000Mbps。試點發展云存儲、云電腦、云游戲、超高清視頻、裸眼3D、基于光感的看家、康養等萬兆光網業務。
圖2 萬兆智慧家庭的高品質入算方案
2.萬兆工廠
50G PON接入端口覆蓋廠房、車間。基于萬兆光網的大容量工業PON技術和工業光網技術在車間、生產線初步應用,支撐確定性、低時延、高可靠業務應用。第7代無線局域網覆蓋廠房、車間等區域,實現基于萬兆光網連接的多類型接入終端應用。推進萬兆光網和人工智能融合技術驗證,試點在工業AOI(光學自動質檢)、生產和安全監控等領域應用。
圖3 中小企業的全光網絡入算方案
3.萬兆園區
50G PON接入端口覆蓋園區內生產、辦公、宿舍等區域,建設改造園區內光分配網絡設施,具備支撐萬兆光網接入能力。驗證面向萬兆接入的FTTH/FTTR應用解決方案,在辦公、管理、生產等場景試點應用。第7代無線局域網絡覆蓋高密度辦公、物流倉儲、生產廠房等典型應用場景。探索基于50G PON和FTTH/FTTR-B(企業FTTR)+第7代無線局域網絡的校園組網方案,推進在教室、圖書館、學生宿舍、科研實驗等多種場景部署,實現虛擬實訓、云教學、遠程教育等應用,支撐校園網絡大帶寬、高并發、低時延等需求。
通向算力泛在化的“光之橋梁”
50G PON不僅是帶寬的升級,更是算力網絡“最后一公里”的重新定義。它通過超低時延、確定性和智能化的能力,使算力像水電一樣觸手可及。隨著萬兆試點的深化,50G PON將與AI、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技術深度融合,最終推動數字經濟進入“算網一體”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