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28日消息(顏翊)近日,有網友在通信人家園爆料,點開中國廣電APP的選號頁面,發現北京、湖南、四川、新疆這四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含這些省份下面所有的地市)沒有任何號碼可以選擇。
C114特地下載中國廣電APP確認了此事的真實性。難道中國廣電是停止放號了嗎?還是其中有什么隱情?
廣電辦卡限制重重
為了了解其中原因,C114首先聯系了中國廣電的客服熱線10099,得到的回復是系統正在進行維護與升級,因此相關地區當前無法通過APP實現選號和開卡功能。
隨后,C114又致電歌華有線朝陽望京營業廳進行咨詢。該營業廳工作人員表示,對于中國廣電APP為何無法選號并不知情,但線下營業廳目前仍可提供選號服務,不過需滿足兩項前提條件:一是必須為該公司的有線電視有效注冊用戶;二是身份證號碼須以“110”開頭,也就是戶籍所在地必須為北京市。
盡管獲得了上述答復,但這兩種回應均讓人難以理解。首先,運營商系統的維護與升級通常安排在深夜進行,并以快速割接為主,盡量減少對用戶的影響,鮮少安排在工作日或節假日期間的白天進行系統維護,更不必說進行長時間的割接操作了;另一方面,辦理一張卡還附加了如此多的限制條件,這與傳統運營商的服務模式相比顯得極為不便,簡直是自絕于用戶。
這不僅可能影響用戶體驗,還可能對中國廣電的品牌形象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廣電5G運營背后的博弈與平衡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不合理地方?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電信業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根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突破18億戶,遠超人口總數(約14.2億),移動電話用戶滲透率達到127.84%。
同時,盡管5G用戶數持續增長,但也主要依賴存量用戶的升級,而非新增用戶,例如,一季度5G用戶比上年末凈增5445萬戶,而移動用戶僅比上年末凈增994.5萬戶。這些都表明移動通信市場已進入高度飽和狀態,新增用戶空間極為有限,市場屬于零和博弈。
與傳統運營商不同,中國廣電在5G網絡建設中采取“輕資產”策略,自建核心網以掌握數據控制權,但通過與移動共建共享基礎網絡,降低初期投資壓力。2021年廣電與移動簽訂《5G網絡共建共享合作協議》,啟動700MHz 5G網絡共建共享。這種模式既避免了重復建設,讓廣電利用移動的成熟網絡快速實現全國覆蓋,又能讓廣電將資源集中于差異化服務。
但從資費定價策略看,廣電5G套餐資費顯著低于傳統運營商,這是由于三大運營商已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廣電需要通過價格優勢吸引用戶,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用戶群體。
但是廣電作為新興運營商,不管是基站共享還是網絡漫游都需要依賴其他運營商,這也導致中國廣電既要考慮網間結算費用,還需要平衡好各方面的關系。同時,廣電作為國有企業,資費定價還需兼顧社會責任和行業穩定。5G網絡建設需要巨額投資,運營商需要通過合理的資費回收成本并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如果資費過低,可能會引發惡性競爭,導致整個行業價值下降,動搖電信行業的“基本盤”,影響未來的網絡升級。
因此,中國廣電在定價時必須謹慎權衡。既要滿足用戶需求,又要避免對自身和其他運營商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廣電5G應該怎么做
那么廣電5G到底該怎么做?僅僅依靠資費肯定不是“最優解”。
日前,中國廣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起柱在CCBN2025上表示,中國廣電將創新移動業務,力促廣電5G穩存量、拓增量,發展“5G+文旅權益”特色產品;加速5G NR廣播產業成熟,推動廣播電視向人人通、終端通、移動通邁進。
“5G NR廣播”也被認為是推進廣電5G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作為一種新技術,5G NR廣播應用使得移動手機等終端成為一臺小型電視機,可在無認證、無SIM卡的狀態下實現跨運營商的單向廣播電視信號接收;可提供以實時全媒體直播、點播互動、4K/8K、VR/AR沉浸式體驗、公共應急、應急交互廣播、V2X車聯網等應用場景。
從標準層面來看,中國廣電5G NR廣播已先后被3GPP、ITU認可,使5G NR廣播標準不僅成為信息通信標準,也成為了數字電視標準。從落地角度來看,在上個月,海南移動聯合海南廣電成功開展業界首個5G NR廣播系列新技術規模化試點現網示范應用,標志著5G NR廣播業務從標準、技術到生態逐步走向成熟,從試驗驗證階段走向大規模應用部署階段。
在5G NR廣播技術走向成熟、差異化戰略方向明確的背景下,用戶增長數據將成為衡量廣電5G差異化發展成效的關鍵指標。根據2025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廣電的5G用戶數已達到了3275萬,但距離中國廣電2023年初提出的3年發展5000萬移動網絡用戶的目標,還有約1700萬的缺口。在人口紅利消失,產品定價機制諸多掣肘,2C市場競爭完全白熱化的當前,中國廣電能否按時達成目標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