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0月14日消息(岳明)圍繞5G-A與低空經濟的跨界融合和雙向賦能以及新技術、新場景、新產品和新趨勢,在2024年PT展“5G-A 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來自政府主管部門領導、低空經濟及5G-A產業鏈的頭部企業代表以及業界專家展開了深度探討與分析。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二級巡視員黃先瓊在本次論壇上發表致辭指出,信息通信行業以5G和5G-A網絡基礎設施為依托,圍繞低空通信和感知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對于更好地發揮信息通信業對于低空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她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注重應用牽引,聚焦低空經濟重點應用場景需求,按需有序地推進低空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發展。二是加快技術突破,積極推進5G-A標準、技術研究,聚焦低空地面融合組網等深入開展研究和試驗驗證。三是推動產業協同,鼓勵信息通信企業與飛行器的制造、運營、服務、配套保障等航空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打造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體系。
作為電信運營商的代表企業之一,中國電信無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敬頤詳細介紹了中國電信在低空5G-A和感知網絡建設方面的能力和布局。他表示,目前中國電信正基于在5G-A、衛星物聯網、天翼云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作為網絡基礎來構建面向低空連接、低空感知和低空算力的低空網絡。通過深度定制相關硬件設施,包括無人機方艙、衛星機載終端,打造連接管理行業大模型,包括AI能力開放相關的產品體系和能力FaaS底座。此外,中國電信也在積極構筑飛行服務和監管平臺,面向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提供生產作業、公共服務、航空消費的低空應用和解決方案。
在網絡建設方面,中國電信致力于打造低空智聯網。在網絡架構方面,中國電信圍繞低空經濟打造超帶寬、高精度、空天地一體的自主安全網絡架構,特別是低空超寬帶連接,目前在重點區域已打造了一些低空專網覆蓋的網絡,滿足不同飛行器的關于控制、視頻的接入需求。
“低空經濟在今年的騰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現象。”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曹蕾分析道,仔細梳理產業整體的發展脈絡會發現,過去幾年產業沉淀已久,尤其是近年來頂層設計的逐步完善,以及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大,包括5G-A等技術創新的發展驅動,為整個低空經濟在今年的騰飛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她認為,低空經濟具備三個非常鮮明的特色。首先是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具有產業交叉融合、科技新驅動、生產效能升級的典型特征;第二個典型特征是它是對傳統交通形態的補充升級,無人機的引入為整個交通行業的服務模式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拓展;第三個典型的特征是則是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新增長點。
作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華為無線5G<E TDD領域副總裁姜旭冬提出,在5G-A創新的浪潮中,低空經濟已成為5G-A領域的先鋒力量。今年不僅是5G-A的商用元年,也是低空經濟的元年,兩者相互碰撞,以智能化為核心驅動,推動了技術從單一通訊能力邁向通信與感知的一體化,同時網絡也從單一的地面網絡拓展到了空地一體網絡,促生低空經濟的發展。他表示,我們正迎來一個移動感知時代,不僅開辟了新質生產力的空間,也為各行各業的業務持續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無限可能。
他談到,面向多元化的應用,低空管理網絡需要構建一個“1+1+N”的網絡,也即構建一張高效連接的低空感知網絡,一個數據中臺以及N維網絡新能力。在技術實踐方面,華為面向空感特定要求持續技術創新,通過大陣列、大張角技術以及智能化的協同感知,支撐空地場景性能的全面提升。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無線產品5G-A市場總監龔磊從低空應用的需求和痛點入手,圍繞中興通訊在低空經濟推進中的思考和實踐展開細致的分享。立足“市場可用”,龔磊分別介紹了中興通訊在泰山、機場這兩個需求場景下,在5G-A通感一體上做出的探索。他強調,低空經濟必然是全產業鏈協同共生的產業,并不是做了通感智算一體之后就能把行業替代掉,而一定是協同起來在特定的場景中進行產業鏈聯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泰山這一場景為例,泰山作為國內最熱門的旅游景點之一,年接待旅客超過800萬,目前整個泰山景區面臨著垃圾清運難、防火巡檢不易、視頻傳輸流量壓力大等核心痛點需求。針對這些痛點,中興通訊積極攜手運營商伙伴和行業無人機伙伴,在泰山開展了基于無人機的物資運輸、垃圾清理、低空巡檢等業務探索,沿山體結合地面的管理搭載5G-A網絡,提供相應的無人機通信以及航線守護。
“低空經濟讓我們構思出來一個水平+垂直的全景圖,這也是數字化發展的新格局。”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胡旸在演講中指出,低空經濟激活了垂直數字化新發展格局,創造了新數字化發展的新機遇。
他分析道,以往無線通信網絡包括2G/3G/4G/5G,其發展趨勢是從不確定性逐漸走向一定的確定性。其中5G強調賦能千行百業,對確定性要求越來越高。今后水平數字化一定會持續增強,包括極致的連接,確定性網絡的內生效能。在5G-A疊加了低空經濟大方向后,出現了一個拐點,那就是從水平走向垂直的方向,空域自然資源變成經濟資源。面向垂直生態,他提出低空基礎設施涉及建設四張網:設施網、空間網、航路網、服務網。
另外,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網絡產品線總工李裕國從低空應用對低空通信、感知的技術指標需求出發,介紹了中信科在通感控安全管制等方面的技術能力和在典型領域的應用以及新興技術產品。
“在低空領域長期存在著‘看不見’、‘叫不到’和‘連不上’的痛點和問題,5G-A通感一體重要的技術方向兼顧了通信感知雙重的業務能力,可以做到全天候、無死角、高精度和低成本對無人機的探測和跟蹤。在性能方面,其水平感知精度可以做到一公里的位置、十米的精度,同時在設備精準方面可以做到兩米每秒,在測角的精度可以達到0.5度,可以很好地滿足低空的需求。”他介紹到,目前中信科在通感安全管制方面可提供全系列的解決方案。
C114注意到,在多位嘉賓的分享中,大家普遍肯定了國家及各地政府的積極政策牽引作用,同時也對未來通信技術演進持續將增強對于低空經濟的支持,以及應用場景將不斷增加和豐富充滿信心,但在其中尤為關鍵的商業模式方面,不少嘉賓表示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和探討,因為“只有在商業模式形成閉環邏輯的前提下,整個生態系統才有可能產生良性的循環”。